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馆库房中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不同地区档案馆库房中微生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被污染的档案馆库房中的微生物主要优势菌为霉菌,细菌为其次,同时也有一定数量放线菌。不同管理层次档案馆库房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建立山西省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和肿瘤患者的免疫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1 238例健康成人体检人群,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结果:确定了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并发现CD3~+T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CD4~+T细胞相对计数、CD8~+T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NK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CD19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CD4/CD8比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性别之间CD8~+T细胞相对计数、CD4~+T细胞绝对计数和CD19细胞绝对计数无统计学意义,CD3~+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CD4~+T细胞、CD19细胞相对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山西省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值范围,为机体免疫功能的评价和肿瘤免疫治疗、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交法优化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冷冻干燥保护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以甘油、海藻糖、蔗糖和牛血清蛋白为因素,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df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errooxidans)冷冻干燥保护剂的最优化配比进行了研究。直观分析、因素指标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由甘油、海藻糖、蔗糖和牛血清蛋白组成的冷冻干燥保护剂中,对存活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甘油〉海藻糖〉牛血清蛋白〉蔗糖。保护剂的最优化组合为甘油5%、海藻糖15%、蔗糖18%、牛血清蛋白10%。经过验证,该组合的保护剂可使冷冻干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存活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回交,将抗除草剂基因EPSPS-G6转育花粉败育彻底(无微量花粉,不育度达100%)的棉花单基因隐性控制的核不育系Yu98-8A,进而培育成抗除草剂核不育系Yu98-8A1。对该转育不育系花冠表型测量观察表明,与同质系正常可育株比较,不育株花冠较小, 不育株子房直径略大于可育株,花柱长和花柱外露长度均明显高于同质系正常可育株,花柱头外露为其最显著的表型特征;显微观察显示,不育系Yu98-8A1小孢子败育主要是在四分体形成后的小孢子发育期。小孢子败育特征表现为花粉粒无内含物、无刺突产生,最后解体、退化。PCR分子鉴定表明,抗除草剂基因EPSPS-G6转育入Yu98-8A1,除草剂抗性试验表明,该转育不育系可抗质量百分比浓度达0.3%的草甘膦。该抗除草剂核不育系的培育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有重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Complexation between the primary carrier of ligands in blood plasma, human serum transferrin (Tf), and a cyanine dye, 3,3′‐di(3‐sulfopropyl)‐4,5,4′,5′‐dibenzo‐9‐phenyl‐thiacarbocyanine‐triethylam monium salt (PTC)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a,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a, circular dichroism (CD) and molecular dynamic dock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ormation of PTC–Tf complex is stabilized by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and hydrogen bonds, and the binding constants were found to be 8.55 × 106, 8.19 × 106 and 1.75 × 104 M?1. Moreover, fluorescence experiments prove that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for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is static quenching and 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TC–Tf complexes via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CD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f became more stable with a major increase in the α‐helix content and increased polarity around the tryptophan residues after PTC binding. In addition, molecular modeling highlights the residues located in the N‐lobe, which retain high affinity for PTC. The mode of action of the PTC–Tf complex is illustrated by these results, and may provide an effective pathway for the transport and targeted delivery of antitumor agent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
9.
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夷山茶区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2.06%,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2.01%。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的89.02%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2份武夷名丛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Ⅱ类群大部分为适制乌龙茶的资源,第Ⅲ类群大部分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并从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